“不砍树、不挖坡;不动山上的一草一木”,经过十七八年的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柞水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2%,不仅是全市的第一,在陕西省各县市也是排位前列的。山青了、水绿了,那么林区的老百姓有收入么?答案是:有!7月15日,在柞水林业局生态办公室,工作人员用实实在在的数字做了回答。
林业重点工程带来劳务收入
柞水县林业局认真落实国家生态扶贫政策,坚持林业工程重点向贫困村倾斜,通过造林专业队、工程承包队等平台,尽最大努力,优先使用贫困人口劳动力,通过劳务收入,促进贫困户增收。每年通过林业工程实施可引导吸纳贫困户劳动力300余人,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从2015年起,三年来林业生态工程给贫困人口贡献了1800万元的收入。
推动林业产业脱贫
柞水天然林保护中心鼓励林区群众和贫困户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不断提高经济收入,把林业产业发展作为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重点项目,鼓励贫困户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中药材和林下经济产业,不断提高经济收入。对于贫困户自建核桃、板栗、香椿、水杂果等标准示范园、核桃板栗低产低效林改造、苗木培育等方面均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以核桃、板栗为主的林果总面积达到68.7万亩,产量共计10955吨,总收入16898万元,人均收入1393元。林下种养殖、林特产品采集加工等,每年收入达到3843万元,人均收入243元。
生态效益补偿及时到位
柞水严格执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每年度制定细化兑现方案,逐级夯实责任,细化工作措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得到及时落实。今年6月6日,2018年度国家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511.15万元就及时打到贫困户和林农卡上了。柞水县每年给贫困户兑现生态补偿358.52万元,涉及贫困户3854户12755人,实现项目覆盖区贫困户年户均增收851元,人均年增收257元,增收脱贫效果明显。县上还把生态公益区3854户贫困户26.44万亩的生态公益林纳入政策性森林保险范围,有效降低了贫困户发展林业产业的风险,提高了贫困群众发展林业产业的信心。
新一轮退耕还林带来更大利好
柞水按年度规划范围内的群众自愿申请并优先满足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需求,选择以核桃、板栗、香椿、连翘为主的经济林为主,实现了助推林业产业发展,增加了贫困户现金收入,仅2018年兑现2014年度、2016年度贫困户资金127.65万元,通过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兑现实现项目覆盖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491元,人均年增收452元。按照省市下达我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兑现资金计划任务,完成2014年新一轮退耕还林第三次政策兑现任务及2016年第二次政策兑现任务,共向退耕农户兑现补助资金420万元。
581名贫困劳力当上护林员
严格按照生态护林员选聘、续聘、更换的程序,柞水县共聘用581名生态护林员,为每名护林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一份,按照月考核月兑现的要求,贫困生态护林员不用出门,月月有600元工资了,全县581户生态护林员年收入达到418.32万元。县天然林保护中心还开展了生态护林员“三个一”,既“每名生态护林员学熟练掌握1门以上林业实用技术、发展1亩以上经济林园、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的创建活动,仅今年就举办培训班2期次,培训生态护林员500多人次,发展林、药种植800亩,生态护林员人均1.5亩。
生态红利越来越好
由于柞水的林业生态越来越好,每年林业第一产值超过了11.3亿元;涉林产业产值达到4.5亿元;林业第二产业达到2.8亿元。林业第三产业中的涉林产业如服务业、旅游与休闲、林业生态服务等产值达到3.89亿元;非林产业的林下经济1.43亿元……一些列实实在在的数据,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