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鼓在历史上又称渔鼓道情或道情渔鼓,它既是本艺术表现形式所用的乐器名,又是本艺术的称谓, 柞水当地简称为渔鼓筒子。 它与本民族其它各类乐器在外形制作上有较大的 区别,打击节奏较为简单,取材十分便利,制作工艺简单,普及性、大众化功能强。渔鼓因 演唱时所用乐器而得名,它属于说唱艺术,有别于戏曲、舞蹈、民歌。渔鼓历史悠久,柞水 渔鼓是终南山道教文化的产物。据有关史料记载和传说,自唐朝开国,李唐王朝大兴道教, 柞水境内道人打渔鼓、唱道情, 宣传道家教义之风盛行, 尤其到清代以后, 渔鼓演唱更为流 行。
柞水地处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 黄河长江流域分水岭之秦岭南麓。 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 了独具特色的柞水渔鼓道情。柞水渔鼓经历传承、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柞水渔鼓特点, 形成了以柞水方言语音为音调基准, 以柞水民歌小调为基本唱腔形式, 融合南渔鼓主要传统 唱腔特点的柞水渔鼓形式, 柞水渔鼓是江汉移民文化融入本土文化而衍生出的具有浓郁陕南 特色的说唱艺术,兼民间歌舞。
柞水渔鼓用柞水 “下湖”腔语音念唱。柞水渔鼓表演和伴奏形式丰富多样,演唱形式有 独唱、对唱、合唱,以及载歌载舞等多种形式。柞水渔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艺术价 值和社会价值。
柞水渔鼓已于 2007年初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柞水渔鼓节目多次参与 省内外重大演出展示活动, 扩大了柞水渔鼓知名度和柞水的影响力, 以柞水渔鼓为主的地方 文化活跃在城乡舞台,成为群众文化娱乐的重要形式。


陕公网安备 61102602611027号